找到相关内容1991篇,用时3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思维三苦之理[依广大行派、甚深见派]

    故名行苦。   又比如热痈,在没有接触到冷水和热水等时,没有明显的乐受和苦受,是一种的舍受。这个舍受被粗重所随逐的缘故,称为行苦。   舍受善、恶、无记三种,善的舍受中又分和...都是行苦。   以下再说明行苦之相。观察的对象是有近取蕴,观察的角度二:一、近取蕴是由业惑所造集,以迁流为苦相;二、由近取蕴能集众苦,以粗重所随为苦相。   此由先业、烦恼自在而转...

    益西彭措堪布[讲]

    三苦|坏苦|苦苦|行苦|轮回|广大行派|甚深见派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09140310195.html
  • 一只破水桶的启示

      一位农夫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只水桶中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就这样,两年以来,...开了口:“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这边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回答它说:“你注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而另外的一侧却没有花?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于是在你的那...

    佚名

    |缺陷|人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15205519254.html
  • 布施度须具一切不悭、施他二德

    悭执,还必须从内心深处发心把自己的一切都惠施有情。   《大智度论》中这样一段问答:   有人问:阿罗汉、辟支佛也能到彼岸,为何不叫波罗蜜?   答:阿罗汉、辟支佛的度彼岸和佛的度彼岸,名同实异。他们以生死为此岸,以涅槃为彼岸,但不能度布施的彼岸,因其不能以一切物、一切时、一切种而布施,纵能布施也无大心,或以无记心,或以善心,或以无漏心布施,并无大悲心,不能为了一切众生而布施。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六度|布施|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01103624296.html
  • 十种布施对境及应有的不同意乐

    恭敬心对待;对过者,要以悲悯心对待;对低劣者,要断除傲慢心;对平等者,要断除攀比心;对超胜者,要断除嫉妒心;对富乐和贫苦者,应知他们以五取蕴粗重而生起,又为贪爱所逼恼,故应对其发起猛利的悲心而布施...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恩者;   二、怨敌:直接损害自己的人;   三、中庸:与自己无恩无怨的人;   四、有德:具有戒律等凡圣功德之人;   五、过:...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对治|布施|烦恼|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6/21365825003.html
  • 清朝吴惟华题书天中塔碑叙

    实睹青莲妙相九部十二之真言尽撰述而秘藏龙藏八万四千之舍利虽灭度而留散娑婆弟子华自兜率降生灵鹫受记以来心遵释法志切宗源念尘劳之最苦痛业障之难消终日惭愧竟夜提撕望切慈光照覆拔之凡躯甘露频霖超无量之浩劫从来佛法难闻佛恩难报尘缘缚体在尘而离尘幻海漂萍知幻而不幻五十载拟心已差二六时动念即忏知作之法非实相之真追思多宝佛之分座听法岂是无因阿育王之全力瞻承故满斯愿 弟子 华不虑世途阻宁肯鞅掌相羁于辛卯之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4352828.html
  •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应有的不同意乐

    除傲慢心;对平等者,要断除攀比心;对超胜者,要断除嫉妒心;对富乐和贫苦者,应知他们以五取蕴粗重而生起,又为贪爱所逼恼,故应对其发起猛利的悲心而布施。 实际上,“十”代表圆满,即不论对恩、有害、...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恩者; 二、怨敌:直接损害自己的人; 三、中庸:与自己无恩无怨的人; 四、有德:具有戒律等凡圣功德之人; 五、过:具有毁犯戒律等过失之人; 六...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3075567.html
  • 一只破水桶的启示

    一位农夫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只水桶中一只有一道裂缝,因此每次到家时这只水桶总是会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只桶却总是满满的。就这样,两年以来,日复一日,农夫...惭愧,因为我这边裂缝,一路上漏水,只能担半桶水到家。” 农夫回答它说:“你注意到了吗?在你那一侧的路沿上开满了花,而另外的一侧却没有花?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于是在你的那一侧的路沿撒了花籽。我们...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2240476748.html
  • 问:“无漏” 怎么理解?

    世间的福报是会享尽的,所以是“”的福,而修出世间法所得的福德,是无漏的,但还不是究竟圆满的无漏,到佛的果位才算是究竟圆满的“无漏”,因为,佛...,天天都在造业,造业就是在“销福”,把仅有的一点点家当都败掉了,我们业重凡夫真的是败家子,天天都在挥霍仅有的一点福报,福报在短短的一生当中就“尽”了,...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44378162.html
  • 三种受构成烦恼和痛苦之因的道理及对治方法

    不乐时,既没有贪也没有嗔,这时会什么烦恼呢?实际上,虽然没有贪著或者恼怒,但是却落在颠倒的愚痴状态中,比如对自己这个的取蕴身,认为它可以永远存活,认为它很好看、很干净,认为没有苦乐的状态已经很...因上烦恼作用的差别,而导致果的差别。以贪所摄可以造集漏善业和恶业,所以分别感得善恶趣的苦。比如,若贪求后世的人天异熟而作布施、持戒等,以此贪爱会引生后世在善趣中受生、死亡等苦果;若贪求现世八法而...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烦恼|三苦|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09311394603.html
  • 唯识三系之研究

    可展开迷界,同时亦可显现悟界。迷界与悟界,无不由阿赖耶识中,被熏习的种子所引起。当然,起迷的种子,与起悟的种子,绝非同一种子。起迷的种子,称为种子,起悟的种子,则称为无漏种子。无著与世亲,对阿赖耶识为迷悟根本的原理上,虽然都一样地主张种子熏习论,但无著著重于无漏种子,世亲则著重于种子。 若以阿赖耶识为产生迷界的根本,其性质就是迷妄。因迷妄的世界,乃由迷妄的识所引起,这是理所当然的。...

    如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247392.html